理事候選人簡介

張希

男,吉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2.9-1986.7 吉林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 理學學士

1986.9-1989.7 吉林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理學碩士

1989.9-1992.12 吉林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理學博士

(1992.8-1992.11) 德國Mainz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 博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

1993.1-1994.12 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博士后

1992.12-1994.10 吉林大學化學系 講師

1994.10-2003.12 吉林大學化學系 教授

1997.5-2004.3 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主任

2004- 清華大學化學系 教授

2008-2014 清華大學化學系 主任

2013-2014 清華大學理學院 院長

2014.7-2018.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化學部主任

2014.12-2019.3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 主任

2018.2-2018.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副主任

2018.12- 吉林大學 校長

張希教授致力于將高分子化學與超分子化學相結合,發(fā)展功能超分子體系的分子工程學, 取得了一些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影響的成果,主要包括:提出了超兩親分子的新概念,在超分子化學與膠體界面化學之間建立了新的橋梁,并以此實現(xiàn)了可控的分子自組裝與解組裝,為制備新型功能超分子材料和器件提供了新的途徑;建立了基于主體增強的非共價作用的超分子聚合新方法,可用于水溶液中組裝線型、支化和超支化的超分子聚合物;進而,建立了自分類識別驅動的超分子聚合、超分子單體的共價聚合和超分子界面聚合等幾種可控超分子聚合新方法,可用于制備可降解和自修復材料,推動了超分子聚合物領域的發(fā)展;提出了超分子自由基的新概念,即以超分子方法穩(wěn)定或活化的自由基,可用于制備功能超分子材料,并為超分子催化提供新的途徑;制備了一系列含硒兩親性嵌段高分子,其具有靈敏的氧化、還原和射線響應等特點,提供了一類新型生物醫(yī)用材料;建立和發(fā)展了基于不同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界面分子組裝方法,并用以制備有機薄膜材料和功能表面;基于單分子力譜技術,研究超分子體系的分子內和分子間相互作用,為從單分子水平認識分子結構、超分子結構及組裝驅動力提供了實驗依據(jù)。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400余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和大會報告200余次。曾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化學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學貢獻獎、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知識創(chuàng)新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名列第二)、北京市茅以升青年科技獎、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杰出青年學者獎"、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寶鋼教學基金會"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中國化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會Fellow、美國化學會Fellow等獎勵與榮譽?,F(xiàn)兼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主任、《高分子學報》主編、《CCS Chemistry》執(zhí)行主編。

參加中國化學會事務情況:1. 擔任中國化學會第28屆、第29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第30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曾兩次率團赴美簽署中國化學會-美國化學會雙邊合作備忘錄;發(fā)起組織了中-德化學前沿討論會,分別在中國和德國召開;參加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頒獎典禮9次,代表中國化學會講話9次,向中學化學師生介紹化學的概念之美、結構之美和功能之美。 2. 擔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主任期間,與同仁們一道,讓委員會工作更加規(guī)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設立中國化學會高分子青年學者獎,已經(jīng)成功組織過兩次參會人數(shù)多達約5000人的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 3. 擔任《CCS Chemistry 》常務副主編和執(zhí)行主編以來,配合主編、團結國內外的副主編和編輯團隊,采用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從稿源數(shù)量和質量看該新刊發(fā)展順利。 4. 擔任《高分子學報》主編以來,與同仁們一起努力,將該中文刊物的影響因子從0.4提高到2.2。

理事候選人/監(jiān)事候選人/代表登錄

請輸入姓名和會員證號后6位

會員注冊入口

相關下載

更多...